2013—2015年間連續發生多起大型安全生產事故,不僅在短時內給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嚴重損失,還掠奪了無數鮮活的生命,眾多家庭也因這些突如其來的災難而飽受失去親人的痛苦。2016年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到了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體系,簡稱“雙控”體系,他強調:“對易發重特大事故的行業和領域采取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隨后,國務院安委會陸續發布了《關于印發標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等文件。
“雙控”體系的提出,對于幫助企業雙向管理生產安全,從根本上防止隱患發生,降低事故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
雙控體系運行現狀
自2017年國家對易發生重大事故的行業實施“雙控”體系以來,我國的安全事件發生概率總體呈下降趨勢,但根據相關調查數據表明,中小企業的安全事件發生下降幅度較小,某些企業還有上升趨勢。對于上述問題的原因,筆者通過對鄭州十多個企業進行現場調查分析后,發現大部分企業由于對雙控體系認知不足,和資金、技術、人力、管理方面配合不默契等原因,其運行的雙控體系均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問題,致使雙控體系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現將我國中小企業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現狀匯總如下:
△ 雙控體系現狀:面子工程
1、部分企業建立雙控體系的出發點錯誤,對雙控體系構建不重視,存在只為應付政府相關部門檢查和要求而被動建立的現象。因此,該類企業內部會出現未深入開展,甚至未開展雙控體系、資料造假的現象。企業未定一個長遠目標,將雙控體系作為一項階段性工作來迎接檢查、蒙混過關,雙控體系從真正為企業避免危險發生的措施工具變成了一個為迎接檢查而建設的面子工程,沒有在企業得到動態運行。
2、部分企業對雙控體系的認知度不高,這些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誤區:一方面,部分企業對雙控體系的領會不深入,企業的高層領導都未深刻領會雙控體系如何開展,更不要說下面的執行者,甚至在運行體系時將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兩者分離,認為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可有可無,重點工作放到了隱患排查上;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忽視了雙體系與其他體系的聯動性,單純為了建設而另起爐灶,與已建立的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脫軌,導致實際運行困難,最終使雙控體系變成一個流產工程。
3、部分企業因建立雙控體系的技術、精力、財力等局限性因素,導致企業力不從心,雖然知道該如何開展,但為了獲得眼前的生存和利益,只能犧牲長遠的利益,雙控體系建設最終淪為一個愿景工程。
4、部分企業急于開展雙控體系建設,照搬理論知識并未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還有的企業缺乏系統化的雙控理論體系,致使實踐過程中面對 “抽象的概念+復雜的現實”霧里看花,最終也只是個“四不像”工程。
除了上述現狀外,高效的企業信息管理成為了困擾雙控體系的運營的一大難題。如何將浩繁如海的資料整理歸檔,是長期習慣于粗放管理的企業所頭痛的問題。在雙控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對信息和資料的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對這些資料進行歸檔,甚至在需要時即時調用,信息管理老大難的企業也顯得愈發捉襟見肘。
認知雙控體系
那么,在充分了解企業雙控體系運行現狀、對癥下藥之前,受限企業要充分認識雙控體系中常見的一些概念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正確理解并正確的構建雙控體系。
風險點:風險伴隨的設施、部位、場所和區域,以及在設施、部位、場所和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活動,或以上兩者的組合;
危險源:有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健康損害以及財產損失的根源、狀態或者行為,或者是它們的組合;
重大危險源: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搬運、使用或儲存危險物質,且危險物質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隱患: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或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風險點、危險源、重大危險源、隱患的關系十分密切,在雙控體系建設中,必須充分認識四者之間的聯系和清晰界定四者的范圍,不得混淆,否則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如圖2所示,離圓心越近越容易發生事故,我們需從外到內逐步分析風險,才可真正達到避免事故的目的。
△ 風險點、危險源、重大危險源、隱患之間的關系
在區分清楚以上幾個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后,雙控體系作用認識不到位也限制了其建設和作用的發揮。如圖3所示,雙控體系建設是把安全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堅持關口前移、超前辨識、有效防控各類安全風險;加強過程管控,通過構建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閉環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和消除各類事故隱患,防患于未然。
△ 風險風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作用
在概念理清和作用明確的前提下,筆者將按照雙控體系建設流程,層層解析,為大家揭開雙控體系建設的神秘面紗。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風險分級
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必須從源頭抓起。我們首先進行第一步風險分級,它包括風險點劃分、危險源辨識、危險源風險評價、危險源風險分級和風險點風險分級。
△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風險分級流程
1、風險點劃分
風險點劃分就是企業對整個生產系統進行系統劃分的過程。劃分風險點是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全覆蓋、無遺漏)。風險點劃分原則:大小適中、便于分類、功能獨立、易于管理、范圍清晰。按照上述原則,以生產系統為單元,按照工藝流程順序,從而進行風險點劃分。風險點的劃分工作全部完成后,由企業主要負責人組織進行討論,企業分管負責人、各專業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崗位人員參加,根據崗位分工的特點,對風險點名稱、覆蓋范圍、劃分的合理性、全面性等內容進行討論,最終確定風險點的最終劃分。
風險點其實就是評價單元,因此,劃分好風險點后,從評價單元中再分析有哪些危險源,能夠更加全面地梳理危險源,最終將其各個擊破。
2、危險源辨識
我們知道危險源是發生事故的根源,因此找到企業風險點中的危險源是風險風級管控的重點所在。因為只有找到了危險源,明白其風險,才能控制它的風險,從而避免發生事故。而重大危險源又是發生重大事故的根源,因此首當其沖是把企業中的重大危險源找出來,然后再逐步尋找一般危險源。
(1)重大危險源辨識
重大危險源分為兩種,一種是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一種是壓力管道、壓力容器、鍋爐、煤礦(井工開采)、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尾礦庫等重大危險源。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是依據GB18218-2009 標準中規定的危險物質品名及其臨界量來確定的;第二種重大危險源辨識是依據國家安監總局《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 號)來確定的。
(2)一般危險源辨識
一般危險源通常包含于企業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發動全員,在每個風險點內,以“窮盡”的原則,涵蓋所有作業活動和設備設施,充分考慮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四種因素,并考慮危險源的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三同時(過去、現在、將來),才能盡可能排查出多的危險源。
對于一般危險源辨識,企業應在全員排查好所有危險源后,組織崗位、班組、專業等人員對排查出的危險源,以能否造成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等為標準進行辨識、確定,并以作業前排查順序確定風險點內危險源順序。
3、危險源風險評價
(1)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風險評價
根據危險化學品存量與臨界量的比值,再綜合廠外可能暴露人員數量,即可計算出重大危險源風險等級。具體可參考安環家出品的小工具:重大危險源辨識工具,只需輸入危險化學品存量和暴露人員數量,立即會算出該重大危險源的風險等級,非常便捷。
(2)其它危險源的風險評價
對危險源風險分級一般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進行評級。常用的辨識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
①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②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③ 風險矩陣分析法(LS);
④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⑤ 風險程度分析法(MES)。
⑥ 危害及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其中,最常用的風險程度定量分析方法是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法),計算方式如下:
D=LEC
式中:D——風險值;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
4、危險源風險分級
根據有關文件及標準,風險分為“紅、橙、黃、藍”四級(按照順序風險等級分別為重大、較大、一般、低,并依次對應一、二、三、四級),企業采用原5級劃分標準可參照進行調整。其中:
一級風險(紅色風險):不可容許的,重大風險,極其危險,必須立即整改,不能繼續作業。
二級風險(橙色風險):較大風險,必須制定措施進行控制管理,公司對重大及以上風險危害因素應重點控制管理。
三級風險(黃色風險):一般危險,可以接受或可容許的,車間、科室應引起關注。
四級風險(藍色風險):低危險,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員工應引起注意。
5、風險點風險分級
風險點風險風級是按風險點各危險源評價出的最高風險級別作為該風險點的級別,“風險點”的風險是區域、部位和場所風險,對企業來講是宏觀風險,是基于事故后果的風險考量。而針對作為風險點中的“危險源”的風險評價則是基于過程的風險考量。因此:風險點的分析也可用定量、定性的方法綜合評價。
某個區域的風險點最高等級就是該區域的風險等級,根據風險點風險等級,結合風險點所在區域分布圖,繪制出風險四色圖。企業應該實現一點一表、一企一冊,即一個風險點要制定一個風險點表,一個企業要將風險點裝訂成冊。
△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風險等級四色圖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風險管控
我們再進行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的第二步,風險管控:制定管控措施、管控層級、編制管控清單、風險告知和風險培訓。
△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風險管控流程
6、 制定管控措施
(1)國家已出臺的管控措施
國家已出臺的危險源風險管控措施按規定執行,例如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控措施等。
(2)需新制定的管控措施
①編制管控措施
管控措施主要是針對危險源采取的相應控制方法和手段。一般按照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等順序進行編制。不同級別的危險源要結合實際采取一種或多種措施進行控制。
②確定管控措施
對制定的管控措施組織各專業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崗位人員進行討論,按照約束人的行為、確保設備設施的完好、保證作業環境的原則,逐項確定每個危險源對應的管控措施,確保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
7、風險管控層級
風險分級管控應遵循風險越高管控層級越高的原則,對于操作難度大、技術含量高、風險等級高、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作業活動應重點進行管控。上一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一級必須同時負責管控,并逐級落實具體措施。風險管控層級可進行增加或合并,企業應根據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原則,結合本單位機構設置情況,合理確定各級風險的管控層級。
△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 風險管控層級
為確保每一風險責任到崗到人,建議:
Ø 一級由公司直接管控;
Ø 二級可由安全專業部門管控;
Ø 三級可由車間(分廠)級管控;
Ø 四級可由班組或崗位管控或因風險較小可直接忽略。
8、編制管控清單
經過風險點劃分、危險源辨識、風險分級、制定管控措施等工作,可以最終將風險點、危險源、管控措施等內容匯總成冊,形成了公司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9、風險告知
形成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后,公司采取培訓、告知牌板、管控措施落實排查本、手機軟件等多種形式,對全體職工進行風險告知,使每位職工都能夠熟悉崗位存在的安全風險及相應的管控措施。實施風險分級管控,監督管控措施的有效性,真正實現風險預知、預控。
制作風險告知牌、告知欄:公司在工業廣場和副井井口候罐區設置安全風險告知欄,對排查出的一級風險點及企業重大風險進行告知。在各作業地點制作崗位安全風險告知牌板,進一步加強對職工的風險告知。
△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 某公司風險告知欄
10、風險培訓
本著全員、全程、全方位參與的準則,風險培訓應組織全員參與。培訓內容包括:雙控體系基本理論知識、危險源及辨識、危險源風險評價、風險管控措施等。公司開展“兩個體系”培訓班,組織公司管理崗以上、各基層單位技術員以上的人員進行培訓,并要求各基層單位充分利用“班前會”、“安全活動日”等活動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加強職工的日常培訓。
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根據奶酪模型理論,防止能量意外釋放的屏障(措施)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一旦危險源風險沒有得到控制,就會發展成隱患,就需要部署第二個防御體系: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隱患排查治理是對危險源風險管控措施的落實和補充,兩個體系缺一不可。
△ 雙控體系—— 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作用
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內容包括:確定排查對象、確認排查清單、隱患排查、隱患核查、隱患整改、隱患驗收、持續改進。
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隱患排查
△ 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隱患排查流程
隱患排查應遵守“五定”原則,即:定整改人、定整改措施或方案、定整改時間和期限、定資金來源,短期無法整改項目還應定應急預案。
11.確定排查對象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識別評價的 “風險點、危險源”即為隱患排查的對象,是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基礎”。通過隱患排查,可能發現新的風險點、危險源,進而對風險點和危險源信息進行補充和完善。
12.確定排查清單
制定隱患排查清單有多重途徑,其中將管控風險的措施直接變成排查表,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徑。除此之外還有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等基礎管理類措施清單,以及根據法規標準要求,企業按照場所、區域、部位分別編制的適合本企業實際的隱患排查內容。
13.隱患排查
隱患排查類型主要包括日常隱患排查、綜合性隱患排查、專業性隱患排查、專項或季節性隱患排查、專家診斷性檢查和企業各級負責人履職檢查等。也可以分為日常隱患排查和計劃性隱患排查。確定完排查類型,要根據排查類型制定相應的隱患排查計劃。
計劃制定完畢,就可以開始隱患排查。結合“五定”原則,隱患排查登記表分為:檢查人、隱患名稱、隱患內容、隱患等級、隱患依據、整改要求、資金來源、完成時間等。事故隱患等級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
14.隱患核查
隱患排查出后,檢查人將檢查清單交隱患責任部門核查,核查人一般是該部門負責人。核查人核實后,若確實為隱患簽字確認,若不是隱患退回給檢查人。另外核查人還要確認該隱患的完成時間。若隱患不能立即整改,應制定臨時措施,若長時間暫時無法整改,需制定應急預案。
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隱患治理
△ 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隱患治理流程
15.隱患整改
核查人根據部門的隱患職責不同,分配給具體整改人。隱患整改人根據整改要求整改完成后簽字確認,反饋給核查人。
16.隱患驗收
隱患整改完成后,由核查人負責驗收,驗收合格后,隱患排查治理結束,隱患消除;若驗收不合格,由驗收人確定是返回整改人重新整改或重新選擇整改人,直至隱患消除。
17.持續改進
在隱患排查過程中,發現新的危險源或更好的風險管控措施,法規、標準、組織機構、安全系統、風險程度等發生較大變化或發生事故,都需重新對該風險點進行風險辨識調整,最終通過PDCA流程閉環管理,反復的運行,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構建雙控體系難點分析及解決辦法
明白了雙控體系構建流程后,便可以分析一下中小企業對如此復雜的系統面臨了哪些難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
危險源辨識需要全員參與,有的員工不懂什么是危險源,更不懂危險源辨識、危險源風險的管控措施有哪些,這就需要企業要對全員進行專業的“雙控”體系培訓,而大部門中小企業的培訓力量是很難完成的;危險源風險評價復雜程度和技術要求含量都很高,一般的中小企業也無法完成。所以中小企業的首次風險風級管控,及專家診斷性隱患排查,建議由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技術專家協助下完成。由于風險風級管控一般情況下只需要每年開展一次,專家診斷性隱患排查也是偶爾開展,所以服務費用也在中小企業可接受范圍內。
風險分級管控及隱患排查全流程復雜、多樣,參與人員較多,傳統性方式開展幾乎不可能完成;記錄、清單、四色圖——靠人員去記錄,未免耗費人力、物力,精確度也沒法管控;雙控體系的運行是否深入開展,傳統方式無法保證真實性;后期產生大量的數據分析,靠人力也很難完成。
因此,中小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扎實構建雙控體系,借助第三方服務機構技術專家的力量,并運行一套“雙控”體系信息化系統,是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安環家開出最有效良方——服務機構+信息化
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安環家平臺,總結了安全、職業衛生、環保、消防十余年的作業經驗,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人才資源,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為安環行業帶來系統性變革,推出“人單合一”模式及數十種業務支持系統。吸引了數萬行業內頂尖專家,為終端客戶提供了最規范、最專業、最品質、最信譽的服務,既提高了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技術標準,也降低了服務費用。
△ 安環家鑫微客人單合一平臺
自2017年6月份以來,安環家瞄準企業終端客戶市場,組織數十名行業研究院行業專家及匯聚鑫安利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實力,計劃開發了企業智慧EHS管理平臺,其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系統作為EHS管理平臺的分支系統,是它的拳頭產品。2018年8月份一經推出,受到業內人士及數百名企業推崇,經企業用戶體驗,實用性強,已幫助多家企業成功構建并運行雙控體系。
△ 安環家智慧EHS管理平臺—安全風險風級管控系統、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系統
安環家-鑫微客平臺為您精準選擇一流的雙控技術專家,開展雙控體系全員培訓、初步構建等一站式服務。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系統為您解決不會做、做不好、建立難的問題。安環家將兩者結合,破解了中小企業構建動態雙控體系的難題,開出了最有效的良方。